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人类文明的另一种可能丨科学复兴之路

GASA 高山书院 2022-06-17

*以下根据吴国盛2019年4月7日在高山大学“科学复兴之路”希腊站·斯塔吉拉的分享整理而成“科学复兴之路”希腊站吴国盛教授课程共计9讲,本文为第2讲,其他内容将在高山大学公众号陆续推出)。



高山大学2019年经典课程


授课老师:吴国盛,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现任高山大学校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第七、八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著作30余部,代表作《科学的历程》《什么是科学》《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重建自然哲学》《时间的概念》《反思科学》等。

△吴国盛教授


课前思考


1.“雅典三巨头”各自的理论有什么区别?

2.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当下意义何在?

3.什么是真正的运动?

4.现代科学的代价是什么?

5.科学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只有希腊产生了科学?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为何能够征服欧洲文明,成为现代公认的知识巨匠?


我只简单提醒一下大家:你们要写硕士、博士论文,请问怎么写呢?


老师们一再说应该这么写:


提出一个问题,历数关于这个问题前人做了哪些贡献,然后评价这些贡献有什么优缺点,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一套写作模式就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


他教我们怎么思考问题和写作。这个写法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写法。中国人讲“天地人”三才贯通,“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之类的,是象征的、联想的、类推的。而亚里士多德要求上来先把问题说清楚,然后一定要引用前人的观点,以资比较。


亚里士多德影响了中世纪。中世纪创立大学,首先学亚里士多德,这一套写论文、拿学位的答辩方式一直传到今天。光凭他创立这种模式,就是伟大的贡献。

 


雅典三巨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究竟干了些什么事以至于被尊崇为“雅典三巨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苏格拉底之前,雅典有一伙知识分子,叫做智者。他们教人怎么说话,怎么在法庭上辩论,怎么打官司,而且收钱。


智者有两点让苏格拉底特别不高兴。


最主要的一点不满是,智者开辟了相对主义传统。智者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苏格拉底认为这样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希腊人要找的是绝对真理,真理怎么能是相对的,当然不行了。


第二点不满是收钱。苏格拉底说最高级别的求知行为是不收钱的。他整天在街上逛,一帮年轻人围着他,别人说你也挺穷的,穿着破衣烂衫,其实你也可以收点钱,但是他不收钱。


苏格拉底一再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要寻求确定性的知识,发现事物的确定本质和普遍真理,而不是个别真理。


但是苏格拉底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主要是讲伦理学,讲个人道德修为,最终没有把这个事情推广到一般。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至上,知识优位论。讲人不可能主动犯错误,所有的错误都由无知造成的,这是非常典型的希腊式思想。苏格拉底有一句狠话叫做“无知便是缺德”。


柏拉图的伟大意义在哪?


柏拉图把苏格拉底开创的这个伟大的思路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将寻求普遍确定性知识的理想扩展到伦理学之外


柏拉图说如果伦理学建立在知识之上,那么知识的可靠性在哪里?于是需要建立一套知识论。


柏拉图的理念是,任何事物有一个内在的固定的本质,这个本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这种存在是超越的,不在现实生活中的。


因此柏拉图有一种倾向,要达到理念世界,不能去计较眼前的生活。用我们现在的俗话说,要诗和远方,不要眼前的苟且


柏拉图提出一套理念论,这个理论特点是超越的,反经验的,不是现实的。所以柏拉图主义有种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色彩,连爱情都不进行肉体接触,叫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完成这个理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玩命重视数学,因为数学是确定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这是体现知识论理想的最好榜样。


亚里士多德当然也同意柏拉图思想,他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论传统,承认世界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一般本质,在于普遍性和确定性。


而亚里士多德跟柏拉图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他不同意理念是超越的,认为理念是内在的。事物的普遍本质就在事物之中,而不在事物之外



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之墓


亚里士多德怎样从事物中找到普遍本质呢?这里我们要提到两个思想。


第一个思想叫四因说。


研究事物无外乎研究事物如此这般的原因。原因的概念在现代已经被简化了。我们今天说原因,其实指的是直接动因。你为什么摔跤?我绊了一下,这就是原因。你不会说因为我昨晚突然做个梦。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一个事物完全的解释,光看直接动因是不够的,所以他提出一套四因学说:


第一个叫形式因,比如说“你看你那个鬼样子”,“鬼样子”就是讲形式因。


第二个叫质料因,比如为什么干不成?因为不是那个“料”。


第三个叫动力因。动力因就是直接原因。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叫目的因。希腊思想讲求perfect,认为科学、艺术、宗教、伦理要融为一体,达到最完善的状态。


什么叫最完善状态?我们中国人讲“止于至善”,事物凸现其最大完满性就是至善,至善就是目的。


今天的科学不承认目的因,达尔文说进化都是偶然的。一个石头落地有什么目的,但是亚里士多德说石头落地是有目的的。什么目的?回到它本来应该在的地方。



潜能和现实学说


第二个思想是潜能和现实学说。


为什么要讲形式和质料这一对范畴?比如拿泥巴捏个东西,泥巴就是质料因,东西就是形式因。上帝造亚当夏娃也是拿泥巴捏,就很像是质料加形式,质料加形式就搞成了。


亚里士多德创立一套新的学说,赋予这个很粗浅的概念以更深刻的含义,叫做潜能和现实学说。


对变化问题感到困惑,是希腊思想的重要开端。这个开端最早是巴门尼德,他的名言“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翻译一下叫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按照这个说法,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你说有是无,无是有,那是胡说。这样一来变化就很奇怪,因为变化就是把有变无,无变有。


△亚里士多德墓前的授课


因此希腊人对世界最大的困惑就是:变化是何以可能的?


前苏格拉底时代普遍采用构成主义方案。就是希望把宏观层面上的变化还原成微观层面上的不变性以及某些方面的变化。


比方说水怎么能变成蒸汽呢?有人解释说,水变成蒸汽是个表面现象,水分子还是水分子,不过水分子空间距离发生了变化,有时候稀,有时候密,密就变成水了,稀就变成气了。时间、空间以及数量的变化就取代了水本身的变化,所以水分子本身是不变的。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


这个方法也被现代科学认可。比如万有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这些常数的不变性忠实地继承了希腊人的思想,希望把变化归结为不变化,归咎于微观层面上某些基本要素的数量上的整合,本质上没有变化。


前亚里士多德时代有三种有名的学说:原子论,种子论和元素论。


原子论说认为一切事物其实都没变,都是原子聚散分合。它讲原子加虚空构成了世界。雅典三巨头感觉虚空这个概念有严重问题,亚里士多德严厉地谴责这个思想,所以原子论就没有传下去。


种子论是小亚细亚人阿那克萨戈拉发明的,认为任何事物里面都拥有所有的种子,但杯子里杯子种子最多,酒里酒种子最多。这样方便解释杯子怎么能变成碎片,因为它也有碎片种子。雅典人认为照这么说,世界都是一些种子自己弄出来的,那对神不敬,差点把他判死刑,伯里克利出来才救了他。当然种子是无穷多,说了跟没说一样。所以种子论也衰落了。


留下一个就是元素论。讲四元素:土水气火。四元素不多不少。用元素构成主义的方案,其实也是现代科学所认可的方案。但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方案也有缺陷,没有真正的揭示变化是什么意思,还是让质还原为量。


大家注意,现代世界就是一个质还原为量的世界。一切用数学说话,其实是一种质还原为量的思想惯性。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个很强大的传统。现代科学继承了这个传统,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这个成就的代价是什么呢?


世界都是一堆元素,所有事物丧失了自身。这是现代世界最大的恶果。现在伦理学已经不能从事物自身来判断是好是坏,必须根据它们跟我的关系来判断。对我有用就是好的,对我没用,就是不好的。


这往低级说,就变成相对主义,往高里说是虚无主义,这个世界陷入巨大的虚无主义之中。宇宙本身没有价值,活在宇宙之间没有价值,生活没有价值。现代人的悲惨之处在这,亚里士多德看得很准。


他要扭转这个趋势,这就是他提出所谓的潜能现实概念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成了后现代时代矫正现代性恶劣之处的一个可借鉴的思想源泉。


亚里士多德认为把质还原为量,质就丧失了自身。怎么办?我们要求一种关于质的学说,同时要能解释变化,所以亚里士多德发明了潜能-现实的学说。


牛顿物理学运动在希腊人看来根本就不是运动,一定要有目标才叫运动。


△高山大学师生于亚里士多德墓前合影


亚里士多德另外定义了什么叫运动。所谓运动就是朝向目标的过程,在没达到目标之前,处在事物的潜能状态,达到目标之后,就成为现实状态。简单说来,到头了就是现实,没到头就是潜能。


汽车会运动吗?不,没有目标的东西谈不上运动,汽车只是工作。所以飞、跑、动有其质的内在规定。这种规定是人类赋予一个概念的最内在含义。这个含义是什么?有目标,动机或意向。这才能赋予事情意义。


希腊人强调世界有秩序,有规律,规律秩序使得人在这个宇宙中是值得活着的。


比如说我们人,人只要活着,就是潜能的,死了就现实了,进入盖棺论定阶段。所以只要活着,永远是在运动中,永远处在潜能中。


那么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跟形式和质料有什么关系?


形式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一步到位的形式叫现实,没有到位的形式叫潜能。为什么形式不能一步到位,因为质料干扰你。


比如古代希腊当然是歧视妇女的,说女人是质料,男人是形式,所以生孩子主要靠男的,女人把它修正一下,所以没生好。这当然不对了,我们要批判。


但它体现的是,事物是通过形式和质料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形式不断的克服质料的阻碍,使自己达到自己。这个过程中事物完成了从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


亚里士多德这套理论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保护了事物自己,一方面又解释了变化。


这件事情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事物一旦丧失自己,就变成一种关系,像我们中国人认为事物只是关系网中的一个节点。


亚里士多德这个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捍卫质的方式,是一种关于事物之本质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之下,他搞出一套形而上学体系,一套物理学体系。


这个体系之所以今天不受人待见,是因为我们今天本质上是柏拉图的时代,数学化,原子论,宏观还原为微观,质还原为量,多样性还原为一元性。但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思想不一样,很可惜这个思想在文艺复兴以后就慢慢被给搞掉了。



知识三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有三大类:


第一类叫制造性知识,包括今天特别推崇的雕塑和戏剧艺术。制造在古希腊被认为是不对的,因为制造就意味着违反自然。把重的变轻了,把轻的变重了,这就是违背自然。因此希腊文中“力学”的意思就是“诡计”。


第二类高级一点,是实践知识,包括政治学,伦理学,家政学,用来处理人间事务和城邦事务。本来也挺高贵,但因为有实际用途,那就不行,不够高级。


第三类是真正的科学,是为自身的目的而存在的,叫纯粹知识或思辨知识,这一类是最高知识,包括哲学、物理学、数学,级别最高。



自由科学的条件


亚里士多德本人是希腊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意识到希腊人独自发现了科学。


他说为什么别的文明历史长久也发现不了科学?于是提出自由科学的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闲暇。悠闲出智慧。整天养家糊口,疲于奔命,当然就不可能有自由的科学。希腊人有一个特别伟大的伦理思想,认为富人可以富,但内心要自责。太富了本身不对,如果露富显派就更可耻。


所以希腊整体上为了维持温饱所需要的财富是很少的。除了神庙金碧辉煌之外,衣食住行都很简单。我们现在大家都缺时间,要向希腊人学习。


第二个条件是好奇心。他说希腊人就是对什么都好奇,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中国家长喜欢说,别老问为什么,长大就知道了,不愿意呵护孩童的好奇心,其实这是非常宝贵的创造性之根源。很多中国的大人带孩子去科技馆,主要让孩子看,自己不看,这就是丧失了求知的本性。


爱因斯坦后来又补充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言论自由,社会必须允许你把你的思想讲出来。当然,亚里士多德从来没碰到过言论不自由的时候,没觉得有必要单独提出来。



科学的含义及路径


亚里士多德认为证明性知识才是科学知识。一种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逻辑上严密的证明体系,那就只是一个意见。比方说我一看天,今天会下雨,这是意见,不是真理,真理要证明。证明要严密的推出来,所以希腊人在证明问题上有极其伟大的贡献。


希腊数学有三大难题:化圆为方,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为什么难?因为必须要用尺规作图。而且尺子是不能有刻度的。



为什么必须用尺规作图?


一是来自奥运精神,公正平等原则。比如游泳比赛,你穿纳米材料没阻力,别人没穿衣服阻力很大,那你就胜之不武。


二是来自五大几何公设。比如过两点可以作一条直线等等。公设里只规定了尺规作图,没规定别的就不能用。用的话,就要新的公设,体系就瓦解了。


三是因为柏拉图讨厌用器物帮助思想,说用脑子行不行?图还是得做,既然要做,那就尽量用最少的器械,就是尺规。



总结


亚里士多德最重要最伟大的在于什么?在于他保留了希腊文明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现代人只开辟和发展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柏拉图那一派。这种可能也许快到头了。现在的科技伦理学叫做商谈伦理学,既不是康德的绝对律令,也不是穆勒的功利主义,是投票,多数人说了算。


现代伦理学已经陷入了困境,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问题都很难解决,只能对付凑合。


那文明还有什么意思?礼崩乐坏,活着干嘛?死了算了。王国维不就死了吗?


我们要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所以现代世界的文明危机,在西方人那里,希望通过复兴亚里士多德文明来得以解救。


整个科学革命曾经把亚里士多德打翻在地,但伟大人物不容易死掉,会“借尸还魂”,卷土重来,还可能以新的方式来让你不能不面对他,跟他对话。当然,这种对话也是为了拯救我们自己。



关于“科学复兴之路”


高山大学校董、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亲自操刀精心授课,游走全球6大科学重镇,计划用三年时间,带领高山大学的同学们去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探访科学故地,遍寻科学足迹,讴歌科学先贤,传播科学精神,践行“科学复兴”的使命,用科学真理探索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


△“科学复兴之路”课程安排




科学复兴之路 · 意大利站预告

时间:2019年8月31日-9月7日


地点:西西里、庞贝、佛罗伦萨、芬奇、比萨、博洛尼亚


亚平宁半岛层累了希腊古典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两千多年的苍桑巨变,它既是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又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由南向北,依次呈现由古到今的历史景象。


在西西里岛,有希腊科学巨匠阿基米德拼死保卫的故乡叙拉古;

在维苏威火山旁边的庞贝,有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留下的足迹;

在博洛尼亚,有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大学;

在佛罗伦萨,有达芬奇伽利略吹响的科学复兴的号角。


在访问了科学的故乡希腊之后,让我们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追寻科学的第二次起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高山大学课程安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